箱涵模具制备过程是将管廊舱体进行板块化、叠合板化,在完成预制制备综合管廊的各个板块预制板之后再通过现场拼装,将各个预制板件进行现浇为整体综合管廊后使用。采用混合预制装配式浇筑综合管廊的优点是便于制作、运输及安装。采用混合预制装配式浇筑综合管廊的缺点是施工现场工序繁杂,现场湿作业多,工作量大,而且施工需要分两次浇筑,只有在底板现场浇筑完成后并具备顶板施工条件时,才能进行顶板施工,施工周期长。
箱涵是目前世界发达城市普遍采用的城市市政基础工程,是一种集约度高、科学性强的城市综合管线工程。目前我国的综合管沟工程一般采用明挖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实践证明,该工艺在施工质量、建设周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相比之下,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工艺则较好地弥补了上述不足,不仅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工业化程度,而且还明显改善现场的施工环境。
箱涵模具,是两块侧模框两端分别与端模框相配合,底模位于由两块侧模框和两块端模框构成模腔内且用于支撑两块端模框,内模位于由两块侧模框、两块端模框和底模构成的模腔内,所述侧模框由模框和模框座构成,模框的内模框下端采用铰耳与模框座铰接,模框的外模框下端与模框座间采用伸缩式连杆铰接;所述端模框由四块角模块和一块及一块以上矩形模块拼接构成尺寸不一的端模框;所述内模由两块上转角模块、一块或一块以上横向上模块和两块内角模块构成,横向上模块两端与分别与两块上转角模块横板连接,两块上转角模块竖板分别与内角模块连接;所述底模由多块形矩模板构成且矩形模板底部设有支撑腿。
一种模块式箱涵模具,两块侧模框两端分别与端模框相配合,底模位于由两块侧模框和两块端模框构成模腔内且用于支撑两块端模框,内模位于由两块侧模框、两块端模框和底模构成的模腔内,所述侧模框由模框和模框座构成,模框的内模框下端采用铰耳与模框座铰接,模框的外模框下端与模框座间采用伸缩式连杆铰接且可调节侧模框外开角度;所述端模框由四块角模块和一块及一块以上矩形模块拼接构成尺寸不一的端模框;所述内模由两块上转角模块、一块或一块以上横向上模块和两块内角模块构成,横向上模块两端与分别与两块上转角模块横板连接,两块上转角模块竖板分别与内角模块连接;所述底模由多块形矩模板构成且矩形模板底部设有支撑腿。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模具各部件之间能够起到相互配合、协调的作用,模具非常稳固,不仅使产品的精度大在提高高,而且合格率大大增加;二是通过更换模块或者改变模块的数量达到改变模具形状和大小的目的,用以制造所需规格大小的方管涵;三是同一外形的方管涵只需定制一套模具,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也节省了制造模具所花费的时间,使生产进度加快;四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实用性好。
2-28
20222-25
20222-21
20222-18
20221-15
20221-15
20221-14
20221-14
20221-14
20221-14
2022